世界上第一个接受手术的人已不可考,但考古证据表明石器时代(约公元前30000年)就存在原始的"开颅手术",这是人类最早的外科实践之一。 关键亮点包括:史前人类用石器完成颅骨穿孔、部分患者术后存活、手术可能用于治疗头痛或驱除"恶灵"。
-
史前开颅术的考古证据
全球发现超过1500具带有规则圆形孔洞的远古头骨,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法国出土的颅骨显示,部分边缘有愈合痕迹,证明患者术后存活数月甚至数年。这些孔洞直径通常为2-5厘米,边缘光滑,明显经过刻意打磨。 -
原始手术工具与技术
使用燧石或黑曜石制成的锋利薄片作为"手术刀",部分遗址发现配套的骨凿和刮器。操作时可能先用植物汁液麻醉,通过旋转刮削或交叉刻痕的方式去除骨片,术后用草药或动物皮覆盖伤口。秘鲁出土的印加颅骨显示,某些病例竟重复进行过5次不同位置的穿孔。 -
手术动机的多种推测
主流理论认为用于缓解颅骨骨折、癫痫或严重偏头痛;部分人类学家提出"释放邪灵"的宗教目的,某些头骨孔洞位置与部落仪式图案重合。值得注意的是,法国一处遗址的穿孔颅骨与祭祀器物同葬,暗示受术者可能具有特殊社会地位。 -
古代文明的外科发展
古埃及莎草纸记载了公元前17世纪的脓肿切开术,印度《妙闻集》(公元前600年)详述300多种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中国商代甲骨文出现"疥""龋"等疾病描述,但系统外科理论直到三国时期华佗才形成。
尽管无法确定首位手术患者,但石器时代的颅骨穿孔术证明人类外科史超乎想象的悠久。这些远古"医生"在无现代医学知识的情况下,凭借经验完成精密操作,部分技术甚至影响了中世纪欧洲的放血疗法。值得注意的是,当代神经外科仍在使用类似的环钻术处理颅内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