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若不去医院,需根据伤情严重程度选择保守治疗:轻微稳定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石膏/夹板)、药物镇痛及功能锻炼恢复,但必须严格遵循“复位-固定-康复”原则,且需定期复查避免错位愈合。
-
适用情况
仅限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如骨裂、单根肋骨骨折、指/趾末节骨折等。若骨折端明显错位、开放性伤口或伴随神经血管损伤,必须立即就医。 -
非手术疗法
- 复位固定:通过手法复位对齐骨折端,用夹板、绷带或支具外固定,保持制动4-6周。骶尾骨等特殊部位可仅用软垫保护。
- 药物辅助:早期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肿痛,后期可配合活血化瘀中药(如骨肽、接骨丸)促进愈合,但需避免盲目用药。
- 中医调理:中医骨伤科通过刺血消肿、电针刺激穴位或外敷膏药(如云南白药)加速恢复,但需专业医师操作。
- 居家护理要点
- 冰敷与休息:伤后48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分钟,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 分阶段锻炼:早期做肌肉等长收缩,中期活动未固定关节,后期逐步负重,防止关节僵硬。
- 营养支持:多补充钙、维生素D(牛奶、鱼类)及蛋白质,忌辛辣油腻。
- 风险警示
保守治疗需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如肤色、温度)及疼痛变化,若出现持续剧痛、麻木或皮肤发紫,提示固定过紧或感染,需紧急就医。
总结:非医院治疗仅适用于极少数稳定骨折,且需专业评估为前提。居家期间应严格制动、科学康复,并定期影像复查,避免延误病情导致畸形愈合或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