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1指出,嗅觉障碍是影响超过20%人群的常见问题,尤其与上呼吸道感染(如COVID-19)密切相关,女性发病率更高且可能伴随嗅觉倒错等后遗症。关键治疗手段包括嗅觉训练和糖皮质激素,而诊断需结合主观问卷、心理物理测试及影像学评估。
嗅觉障碍的临床评估需多维度进行。主观评估可采用嗅觉障碍问卷(QOD)或10分视觉模拟量表(VAS),适用于远程筛查;心理物理测试如Snifin′Sticks和T&T嗅觉计能精准量化功能损伤,其中气味阈值测试对COVID-19相关障碍尤为敏感;影像学检查(如MRI)通过嗅球体积和信号强度辅助预后判断,国内研究建议嗅球体积≥78.50mm³提示恢复良好。
治疗方面,改良嗅觉训练(MOT)效果显著,推荐分阶段使用12种嗅剂(如薄荷醇、茉莉花等),较传统4种嗅剂方案更具优势。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需权衡疗效与副作用,口服泼尼松龙(40mg/d起始)联合局部鼻喷可优化药物靶向性,但需严格监测反应。对于COVID-19后遗症,嗅觉训练联合激素的短期试验性治疗可作为首选。
初级保健和专科协作至关重要。初级环节需通过病史采集和简易筛查(如VAS)快速识别高风险患者,专科则需内镜检查和高级测试排除肿瘤等器质性疾病。共识强调,早期干预和规范化流程能显著改善预后,尤其对持续超过6个月的障碍患者。
嗅觉障碍的诊治需结合个体化方案和长期管理,未来需进一步探索针灸等替代疗法的循证依据。及时遵循专家共识的标准化流程,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