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禽霍乱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高热、腹泻、呼吸困难及高死亡率为特征,可通过疫苗预防和抗生素治疗控制。急性病例常无征兆突然死亡,慢性型则表现为关节肿胀、持续性腹泻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及喹乙醇是治疗核心,同时需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
鸡禽霍乱病的症状分为三种类型:
- 最急性型:病鸡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仅心外膜可见少量出血点,常见于疫情爆发初期。
- 急性型:体温升至43-44℃,冠髯发紫,口鼻流黏液,排黄绿色恶臭稀粪,呼吸急促,1-3天内死亡。剖检可见肝脏布满灰白色坏死点,心包积液。
- 慢性型:多由急性转化而来,表现为关节肿胀、跛行、鼻窦炎及持续性腹泻,消瘦衰竭,病程较长。
治疗方法需分阶段实施:
- 紧急治疗:对发病鸡立即隔离,肌注青霉素(每羽10万单位,每日2次)或链霉素,配合磺胺二甲基嘧啶拌料(0.5%-1%浓度),连用5天。慢性病例可局部注射抗生素缓解关节炎症。
- 群体防控:未发病鸡群投喂土霉素(0.05%-0.1%拌料)或喹乙醇(每100公斤饲料40克),同时全群接种禽霍乱灭活苗,4℃保存的蜂胶苗效果更佳。
- 环境管理:每日清理粪便,用碘制剂或氢氧化钠消毒鸡舍,确保通风干燥,避免密度过高诱发传播。
预防重于治疗,定期免疫、严格生物安全措施及早期用药干预是控制禽霍乱的关键。若发现疑似病例,需立即咨询兽医并送检确诊,避免误用禁药(如氯霉素)影响产蛋或引发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