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霍乱并非由病毒引起,而是由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引起的细菌性疾病。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病原学特征
-
病原体
禽霍乱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形态为两端钝圆、中央微凸,大小约1~1.5μm。
-
生物学特性
-
无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新分离株具有荚膜。
-
对热敏感,5%生石灰、1%漂白粉等消毒剂可快速杀灭。
-
二、疾病分类与症状
-
急性型
-
突然发病死亡,表现为高热、下痢、呼吸困难,特征性病变为全身粘膜、浆膜出血点及肝脏坏死。
-
临床症状还包括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站立不稳等。
-
-
慢性型
- 多见于抵抗力较弱的家禽,表现为肉髯肿大、关节发炎等。
三、传播与防治
-
传播途径
- 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及用具传播,吸血昆虫也可传播。
-
预防措施
-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干燥,避免应激因素(如温度骤变、营养缺乏)。
-
使用土霉素、磺胺类药物预防性拌料,消毒饲养环境。
-
-
治疗手段
- 急性病例可用青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治疗,连用5-7天。
四、其他说明
禽霍乱与人类霍乱由不同病原体引起,但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因此常被类比。该病对家禽养殖业危害极大,需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综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