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的治疗核心在于纠正低钠血症和解决病因,轻症可通过限水缓解,重症需药物或紧急干预。具体方法需根据病因、血钠水平及症状严重程度个体化选择,关键措施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拮抗激素作用、急性期高渗盐水纠正脑水肿。
- 病因治疗:明确并消除诱因是根本。感染需控制炎症,肿瘤患者需手术/放化疗,药物诱发者应立即停药。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卒中)需针对性处理原发病。
- 限水疗法:轻中度患者每日液体摄入限制在500mL以下,需严格计算尿量及不显性失水。但尿渗透压>500mOsm/H2O时效果有限。
- 药物治疗:
- 抗利尿激素受体拮抗剂(如托伐普坦、考尼伐坦)直接阻断激素作用,快速升高血钠,适用于顽固性病例。
- 地美环素通过诱导肾性尿崩拮抗激素,但可能引发高钠血症或肾毒性。
- 尿素促进水分排泄,对重症监护或婴幼儿患者有效,但口感差且需监测氮质血症。
- 利尿剂+钠盐(如呋塞米)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排水,需同步补钠防电解质紊乱。
- 急性重症处理:血钠<115mmol/L或出现脑水肿时,需静脉输注3%氯化钠,纠正速度需精准控制(避免脱髓鞘病变)。
提示:治疗期间需持续监测血钠、尿渗透压及神经系统症状,老年人及心肾功能不全者调整方案需更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