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中药治疗需辨证施治,常见处方包括天麻钩藤饮(肝阳上亢)、归脾汤(气血亏虚)、杞菊地黄丸(肾精不足)、半夏白术天麻汤(痰浊中阻)及通窍活血汤(瘀血阻络)等,通过平肝、补益、化痰或活血等机制缓解症状。
-
肝阳上亢型
表现为头晕胀痛、易怒失眠,主方为天麻钩藤饮,含天麻、钩藤等,可平肝潜阳、清热熄风。 -
气血亏虚型
眩晕劳累加重、面色苍白,适用归脾汤,以黄芪、党参补气,当归、龙眼肉养血,改善心脾两虚。 -
肾精不足型
腰膝酸软、耳鸣健忘者可选杞菊地黄丸或左归丸,滋补肾精,缓解虚性眩晕。 -
痰浊中阻型
头重如裹、胸闷恶心,主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祛湿兼健脾,适合痰湿内阻患者。 -
瘀血阻络型
头痛固定、舌质紫暗,宜用通窍活血汤,以红花、赤芍活血化瘀,改善脑络瘀阻。
提示:中药治疗需结合体质辨证,建议在医师指导下选用,避免自行用药。日常可配合调节情绪、规律作息以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