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ASD)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定期观察、药物控制、介入封堵和外科手术,具体选择取决于缺损大小、位置及患者症状。 小型缺损可能无需治疗,中大型缺损则需通过微创介入或开胸手术修补,介入封堵创伤小、恢复快,已成为首选方案,而复杂病例仍需传统外科修复。
对于无症状的小型ASD(直径<5mm),心脏可能自行闭合,仅需定期超声随访。若缺损导致心悸或气短,医生会开具利尿剂或抗凝药缓解症状,但药物无法根治结构问题。介入封堵术通过导管植入封堵器闭合缺损,适合中央型中等缺损(5-10mm),患者通常术后1-2天即可出院。巨大缺损(>10mm)或边缘不足者需外科手术,包括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虽需开胸但成功率超95%。
儿童患者应尽早评估,避免成年后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1-3个月,并定期复查心脏功能。及时治疗可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延误则可能引发心衰或心律失常。无论选择哪种方案,专科医生的个体化评估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