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简称非淋)是由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非淋球菌病原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症状为尿道刺痒、排尿疼痛及分泌物增多,具有潜伏期长(1-3周)和症状隐匿的特点。与淋病相比,非淋症状较轻但传染性强,易引发附睾炎、盆腔炎等并发症,需通过抗生素规范治疗。
-
病因与传播:病原体以沙眼衣原体(占50%)、解脲支原体为主,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播,少数通过母婴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品感染。性活跃人群、多性伴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风险较高。
-
典型症状:
- 男性:晨起尿道口黏液分泌物、排尿灼痛,部分伴附睾肿胀或前列腺炎。
- 女性:多表现为白带增多、宫颈炎,50%无症状,易漏诊但可能引发输卵管不孕。
- 新生儿:经产道感染可致结膜炎或肺炎。
-
诊断与治疗:需通过尿道分泌物检测或尿培养确诊。首选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性伴侣需同步治疗,疗程结束后复查确保病原体清除。
-
预防关键:安全性行为(全程使用避孕套)、避免共用贴身物品,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加重生殖系统损害。
非淋虽可治愈,但规范用药和预防复发同样重要。保持生殖卫生、固定性伴侣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核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