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起医保个人账户不再返钱,这是我国医保改革的重要变化。此前每月划入个人账户的医保资金,将全部转入统筹基金,用于提高门诊报销待遇。这一调整主要影响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保账户入账方式。
-
改革时间节点
2023年1月起全国统一实施新政,各地最晚在2023年底前完成过渡。此前部分地区(如江苏、四川)已在2022年试点取消个人账户返现。 -
具体变化内容
- 在职职工:单位缴纳的医保费(原按30%划入个人账户)全部纳入统筹基金
- 退休人员:个人账户按改革当年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定额划入(原为4%-5%)
- 灵活就业人员:不再建立个人账户
-
改革背后的原因
主要解决原有医保体系三大问题:个人账户资金大量沉淀(2021年结存超1.1万亿)、门诊保障力度不足、医保基金互助共济功能弱化。通过资金统筹可显著提升门诊报销比例(常见病门诊支付比例从50%升至60%)。 -
替代性保障措施
- 普通门诊费用纳入报销(年度限额约2000-4000元)
- 慢特病门诊待遇提升(高血压等病种报销比例达70%)
- 家庭共济账户允许亲属使用个人账户余额
此次改革通过"权益置换"实现医保基金更合理分配,虽然个人账户收入减少,但整体医疗保障水平得到提升。建议参保人及时了解当地门诊报销政策,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最大限度享受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