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药物使用和预防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以缓解症状、增强免疫力和防止继发感染为主。以下是具体治疗措施:
-
对症支持治疗
- 发热处理: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儿童需避免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 补液与休息:轻症患者通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重症需静脉补液;保证充足休息以促进免疫系统恢复。
- 呼吸道症状管理:咳嗽剧烈时可用右美沙芬缓解,合并喘息者可短期吸入支气管扩张剂。
-
抗病毒药物应用
- 西多福韦:适用于免疫缺陷患者的严重感染,需监测肾功能并配合丙磺舒使用以减少肾毒性。
- 更昔洛韦:对部分腺病毒株有效,但证据等级较低,通常作为二线选择。
- 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可用于重症患儿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通过中和病毒改善预后。
-
并发症防治
- 继发细菌感染:出现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 眼部感染:结膜炎需局部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避免糖皮质激素以防病毒扩散。
- 消化道症状:腹泻患者可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严重脱水者需住院治疗。
-
特殊人群管理
- 儿童患者:密切监测高热惊厥风险,避免使用影响造血功能的药物。
- 移植术后患者:需提前进行腺病毒PCR筛查,确诊后及早联合西多福韦与免疫调节治疗。
多数腺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2周内可自愈。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是有效的预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