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瘙痒症的首选药物需根据病因和症状选择,常用药物包括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乳膏)、钙剂(如葡萄糖酸钙)以及中药制剂(如当归饮子)。
-
抗组胺药:
适用于过敏或炎症引起的瘙痒,如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能阻断组胺受体,快速缓解症状,但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需遵医嘱使用。 -
糖皮质激素:
外用制剂(如地塞米松乳膏)可有效减轻局部炎症和瘙痒,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萎缩,需避免面部或敏感部位大面积涂抹。 -
钙剂与维生素:
葡萄糖酸钙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辅助抗过敏;维生素C和B族(如B1、B12)能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神经性瘙痒。 -
中药治疗:
针对血虚风燥型瘙痒,可选用养血润燥方剂(如当归饮子)或中成药(如金蝉止痒),配合外用樟脑乳膏等增强疗效。 -
综合疗法:
严重瘙痒需联合用药,如抗组胺药+镇静剂(谷维素),或结合紫外线照射治疗,同时加强皮肤保湿(如维生素E霜)。
注意:具体用药需经医生评估,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尤其是激素类制剂。日常护理应注重温和清洁和保湿,减少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