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医保自查自纠及整改措施是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医保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行动,核心在于加强政策培训、规范报销流程、优化医疗服务,通过系统性整改实现医保资金安全与患者满意度双提升。
-
政策培训与知识普及
针对村卫生室医生对医保政策不熟悉的问题,需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涵盖报销标准、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等实操内容,确保医务人员全面掌握政策要点。例如,通过案例分析强化对“两病”(高血压、糖尿病)用药报销规则的认知,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违规操作。 -
报销流程标准化
建立统一的报销操作规范,明确从患者身份核验到费用结算的全流程时限要求,推行电子化台账管理。重点核查处方与结算单的一致性,杜绝虚假诊疗、分解收费等行为,同时公示报销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增强透明度。 -
医疗服务规范化升级
推广电子病历系统,强制要求处方审核和合理用药,避免抗生素滥用等问题。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慢性病管理纳入医保服务范围,确保“两病”患者用药可及性,并定期随访跟踪疗效。 -
动态监管与长效治理
乡镇卫生院需每月抽查村卫生室的药品库存、诊疗记录与医保数据,利用智能监管系统筛查异常结算(如集中时段报销、诊断单一等),对疑似欺诈骗保行为联合医保部门专项稽核,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处理。
整改成效直接关系农村医保基金安全与居民健康权益,需持续完善自查机制,将政策落实与群众反馈结合,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的基层医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