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抗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用药
水稻稻曲病的防治需要从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方面综合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农业防治措施
- 品种选择
选用抗稻曲病品种,如南方稻区的广二104、汕优36、滇粳40号等,减少感病风险。
- 合理施肥
-
避免偏施氮肥,重点增施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如硼、锌),增强抗病力。
-
播节孕穗期减少氮肥用量,灌浆期再补充,避免穗肥过量。
- 田间管理
-
采用浅水勤灌、适时晒田、稻田排水等措施,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病原菌生长。
-
合理密植,保证通风透光,减少病害传播环境。
- 种子处理
- 种子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多菌灵、福尔马林等药剂浸泡,防止病原菌传播。
二、化学防治措施
- 药剂选择
-
主要杀菌剂包括己唑醇、氟环唑、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咪鲜胺等,需根据发病阶段选择合适药剂。
-
可复配使用,如井冈霉素+戊唑醇、苯甲丙环唑+枯草芽孢杆菌等,提高防治效果。
- 施药时机
-
破口前5-7天是最佳防治期,此时施药可有效控制病害。
-
若已出现病斑,需在破口初期(小球期)喷施氢氧化铜、铜高尚、咪鲜胺等药剂,打匀打透。
- 轮作与清洁
-
实施轮作换茬,避免连作,减少病原菌积累。
-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耕翻土,降低土壤病原菌残留。
三、综合管理策略
-
监测与预警 :定期监测田间病情,结合天气预报调整防治方案,遇连续阴雨天可提前喷药。
-
药剂安全 :使用含奇菌植物基因活化剂的混剂,可提高药效并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控制稻曲病,保障水稻产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