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住院按规则报销
社保卡缴纳12年后看病报销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报销范围与资金来源
-
医保个人账户
资金来源于个人缴费(约2%-8%)和单位缴费,用于支付门诊挂号费、检查费、药费等小额费用,部分城市可扩展至体检或商业医疗保险。
-
医保统筹账户
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用于支付住院手术费、治疗费、床位费等大额费用,以及部分慢性病门诊费用。
二、报销流程
-
门诊报销
-
在定点医院直接刷卡结算,符合医保目录的药品、诊疗项目可全额或按比例报销。
-
若使用社区医院,报销比例通常高于三甲医院(可达90%以上)。
-
-
住院报销
-
住院时将社保卡交给医院结算窗口,出院时自动扣除医保报销部分。
-
需注意起付线标准:在职职工1300元/年、退休人员1300元/年,超过部分按比例报销(在职职工50%、退休人员70%)。
-
三、关键注意事项
-
定点医院选择
需在医保定点医院就医,非定点医院可能产生自费。
-
药品与诊疗范围
仅限医保目录内的药品和项目报销,目录外需自费。
-
异地就医备案
若在非参保地就医,需提前办理备案手续,否则可能无法直接结算。
-
报销比例与限额
-
门诊大额费用(如职工2500元):700元可报销50%(350元);退休人员同标准但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
-
住院年度累计报销限额为7万元。
-
-
自费项目
药品目录外、起付线以下、超过年度限额等费用需自费。
四、报销材料
-
门诊 :药方、诊断书、医疗费用发票。
-
住院 :出院小结、病历、发票、社会保障卡。
五、查询与异议处理
-
报销结果通常每月到账,可通过社保平台查询。
-
若对报销金额有疑问,可向医保部门申请复核。
通过以上流程和注意事项,可确保社保卡在长期参保后仍能有效利用医保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