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中的自费与自付核心区别在于:自费是医保目录外全额自担的费用(如进口药、特需服务),而自付是目录内需个人按比例承担的部分(如起付线、乙类药先行自付)。两者共同构成患者实际支出,但性质完全不同。
医疗总费用由三部分组成: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和个人自费。以住院花费4500元为例,若目录内费用4200元(医保报销3600元),目录外费用300元,则个人自付为目录内剩余600元,自费为目录外300元。
分点解析:
-
费用性质
- 自付:医保目录内需个人承担的部分,包括起付线以下、乙类药先行自付比例(如10%-30%)、封顶线以上等,可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
- 自费:目录外项目(如美容手术、部分进口药),需现金全额支付,不纳入任何医保报销。
-
计算方式
- 自付金额=目录内费用×(1-报销比例)-其他减免(如大病保险)。
- 自费金额=目录外项目价格总和,无报销途径。
-
支付优先级
结算时优先扣除自费部分,再计算目录内报销比例,最后剩余为自付。例如总费用1万元,若自费2000元,目录内8000元报销70%,则自付=8000×30%=2400元。 -
政策影响
自付比例受医保类型(职工/居民)、医院等级影响;自费项目则完全由患者选择,但可通过补充商业保险覆盖。
提示:就医时主动询问药品/项目是否在医保目录内,优先选择目录内项目可大幅降低自费支出。若长期需用目录外药物,建议投保商业医疗险补充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