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高血压的根本原因在于脏腑功能失调与气血失衡,核心病机涉及肝阳上亢、痰湿内阻、肝肾阴虚等,且与情志、饮食、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其本质是血脉功能紊乱,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血压升高。
-
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的关键病机
长期情绪波动或压力过大易致肝气郁结,肝阳化火,上扰清窍,引发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症状。中医强调“肝主疏泄”,情志失调会直接破坏气血平衡,推动血压升高。 -
痰湿与血瘀阻滞血脉
饮食不节(如高盐、高脂)损伤脾胃,痰湿内生,阻碍气血运行;久病则血瘀,血管弹性下降。两者结合形成“痰瘀互结”,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的恶性循环。 -
肝肾阴虚是深层根源
肾为先天之本,肝肾同源。肾阴不足会导致肝阳偏亢,表现为腰膝酸软、耳鸣失眠。中老年患者多因肾气衰退,阴不制阳,血压持续升高。 -
体质与生活习惯的长期影响
先天禀赋不足(遗传因素)或长期劳逸失调,会加速脏腑虚损。熬夜、过劳耗伤阴血,而缺乏运动则使气血瘀滞,均为高血压的潜在诱因。
总结:中医防治高血压需整体调理,通过平衡阴阳、疏肝健脾、化痰活血等法改善体质。日常需注意情绪管理、饮食清淡及适度运动,从根源上调节气血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