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手术被称为最痛苦的手术之一,主要因其术后创面位于神经密集的肛周区域,且需经历排便刺激、括约肌收缩等多重疼痛源,恢复期长达数周甚至数月。
-
神经敏感区域创伤
肛周组织神经分布密集,手术切口直接损伤该区域,导致术后疼痛阈值显著降低。即使采用麻醉,药效消退后仍会引发持续性钝痛或刺痛,部分患者描述为“灼烧感”或“刀割感”。 -
排便与括约肌活动的双重刺激
术后排便时,粪便摩擦开放创面会加剧疼痛,而肛门括约肌的反射性收缩进一步牵拉伤口。挂线疗法患者因持续切割括约肌,疼痛更剧烈,需依赖长效镇痛药物或镇痛泵缓解。 -
感染风险与愈合延迟
肛瘘创面易受细菌感染,导致红肿、化脓,延长愈合时间。反复清创或二次手术可能加重疼痛,尤其对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患者更为明显。 -
心理与生理的协同影响
长期疼痛易引发焦虑、失眠,形成“疼痛-紧张-肌肉痉挛”的恶性循环。部分患者因恐惧排便而减少进食,反而加重便秘,进一步刺激伤口。
提示: 术后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坐浴及饮食管理可有效减轻痛苦。若疼痛持续加剧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复诊排除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