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并非所有靶向药都进入了医保,但已有大量靶向药被纳入,这极大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国家医保局自开展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以来,通过价格谈判等方式,逐步将众多靶向药纳入医保范围。例如,在肺癌治疗领域,像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0 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新药 “舒沃替尼片”,在 2025 年进入医保后价格下降超 50% 。
从覆盖病种来看,纳入医保的靶向药涉及多种癌症。在非小细胞肺癌方面,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奥西替尼、克唑替尼等;结直肠癌领域包括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等;胃肠间质瘤有瑞戈非尼、伊马替尼等;胃癌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有曲妥珠单抗、阿帕替尼;肾细胞癌包含培唑帕尼、阿昔替尼等 。乳腺癌、卵巢癌、肝细胞癌、甲状腺癌、鼻咽癌、黑色素瘤以及血液肿瘤等方面也都有相应靶向药被纳入医保。
在费用变化上,以吉非替尼为例,未进医保前每月使用费用约 16000 元,进入医保后患者自费每月仅 200 - 300 元。许多原本价格高昂的靶向药进入医保后,患者的经济压力得到极大缓解,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负担得起靶向治疗,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希望和生活质量。
虽然目前大量靶向药已进入医保,但还未做到全部覆盖。患者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了解所使用的靶向药是否在医保范围内,以及具体的报销政策,从而更好地进行疾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