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协议签订内容涵盖多方面,主要包括双方主体信息、服务范围、权利义务、费用结算、考核监督及违约责任等关键要点。具体如下:
- 主体信息:明确协议签订双方,即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或药店等定点单位,会详细记录双方名称、代码等关键识别信息 。
- 服务范围:清晰界定定点机构能为参保人员提供的医疗保障服务范畴。如医疗机构可提供普通门诊(含个账支付部分)、住院医疗、门诊慢特病治疗、生育医疗保障(生育门诊、住院、辅助生殖门诊等)、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以及 “互联网 +” 医保医药服务等;药店则明确可售医保目录内药品等服务 。
- 权利义务:
- 医保经办机构权利:有权掌握定点机构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获取费用审核结算、会计核算等所需信息数据,可接入定点机构信息系统,对其医保协议履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调查处理违约行为,还能向相关部门及公众通报定点机构情况等。
- 医保经办机构义务:需向社会公布定点机构信息,审核申报医疗费用并按协议及时足额拨付合规医保费用,为定点机构提供医保信息平台数据集和接口标准,开展医保政策培训及咨询服务,建立协商机制并解释违约处理结果等。
- 定点机构权利:依法依规提供服务后,按协议及时足额获取医保费用,可对医保政策及费用支付等提出意见建议,对违约处理结果要求解释说明,监督医保经办机构履约情况等。
- 定点机构义务:建立医保管理等内部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并配备管理人员,在显著位置悬挂定点标识,按要求上传信息,配合医保经办机构开展审核、考核等工作 。
- 费用结算:详细规定医保费用结算方式、周期及支付标准等。比如明确是按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还是总额预付等结算模式,以及费用申报、审核流程和拨付时间节点 。
- 考核监督:制定对定点机构的考核指标和监督办法。考核指标涉及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监督方式包括日常巡查、专项检查、智能监控等,以确保定点机构规范提供服务 。
- 违约责任:清晰列出双方违约情形及对应处理措施。如定点机构出现骗取医保基金、违规收费、不合理诊疗等违约行为,医保经办机构将按协议采取拒付费用、暂停医保结算、解除协议等处理;若医保经办机构未按协议拨付费用等违约,定点机构也有相应申诉及处理途径 。
医保协议签订内容通过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等,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合理使用,维护参保人员合法权益,促进医疗保障服务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