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症是一种因肠道蛔虫钻入胆道引起的 外科急腹症,主要症状 为突发的 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疼痛,且疼痛会反复发作,可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呕吐物中可见蛔虫,具有 起病急、疼痛剧烈但体征轻微 的特点。
- 发病机制:蛔虫有钻孔习性,当人体肠道环境改变,如发热、饥饿、驱虫不当等,蛔虫可经十二指肠乳头钻入胆道。蛔虫进入胆道后,其机械刺激会引起 Oddi 括约肌痉挛,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疼痛;蛔虫还会将肠道细菌带入胆道,引发胆道感染。
- 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突发的上腹部钻顶样疼痛,疼痛呈阵发性加剧,患者常辗转不安、大汗淋漓,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间歇期,患者可如常人。发作时上腹部压痛较轻,无明显肌紧张,与剧烈的腹痛症状不相符 ,这是胆道蛔虫症的重要临床特征。
- 诊断方法:医生通常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超声检查来诊断。超声可发现胆管内有双线状或条索状回声,能直观显示蛔虫在胆道内的位置和活动情况。CT、MRI 等检查也有助于明确诊断。
- 治疗方式: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解痉止痛、利胆驱虫、控制感染等。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胆道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等,或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则需进行手术治疗,取出蛔虫并解除胆道梗阻。
胆道蛔虫症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预后良好。但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蛔虫感染,若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