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规定的结核病防治策略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核心包括政府主导的多部门协作机制、强化患者发现与规范治疗、重点人群防控及科技支撑等。以下分点详述:
-
政府主导与多部门协作
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参与的防治机制,通过政策保障(如《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和资源投入,推动防治工作落实。最新规划(2024—2030年)进一步明确部门协作与社会动员,优化服务体系。 -
早发现与精准诊断
医疗机构需加强预检分诊,对高风险人群优先采用胸部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基层推广远程会诊和AI影像辅助诊断,提升筛查效率。重点人群(如学生、密接者)扩大主动筛查覆盖面。 -
规范治疗与患者管理
确诊患者需接受6—9个月规范用药,定点医院提供个性化方案。通过治疗随访、关怀救助降低耐药风险,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预防传播与疫苗接种
控制传染源(如患者隔离)、切断传播途径(通风消毒)和保护易感人群(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人员密集场所需加强环境管理,减少结核菌传播。 -
科技赋能与宣传教育
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加强公众科普教育,消除歧视,提高防治意识。
当前策略通过“防、治、管”全流程优化,旨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公众应积极配合筛查、接种疫苗,出现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