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家庭共济,跨省使用
2024年医保个人账户经历了以下重要变化,主要围绕家庭共济、资金使用范围扩大及管理优化等方面展开:
一、核心政策调整
-
家庭共济模式全面实施
2024年医保改革启动后,个人账户从“一人专属”转为“家庭共享”,允许参保人使用个人账户资金支付配偶、子女、父母等近亲属的医疗费用(如门诊、住院、药店购药等),累计支付金额超47亿元。截至2024年底,全国超2800万个家庭完成账户绑定。
-
跨省共济试点推进
2024年12月起,全国范围内实现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参保人可通过医保钱包转账功能在11个省份的41个统筹区使用个人账户余额,缓解异地就医的医疗保障问题。
二、资金划转与使用
-
划转标准调整
-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划转金额按人均养老金的2%-3%确定(如3500元人均养老金对应70-105元/月)。
-
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居民医保)2024年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最低400元,财政补贴670元,首次出现补贴高于个人缴费的情况。
-
-
门诊报销与待遇提升
改革后门诊报销比例提高,更多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个人账户主要用于自费部分。例如,某地人均养老金3500元时,门诊返还金额约70-105元。
三、管理与服务优化
-
资金使用灵活性增强
改革后个人账户资金可自主选择使用时间,支持线上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
共济范围持续扩大
2024年职工医保共济范围扩大至近亲属(含兄弟姐妹、祖父母等),跨省共济试点覆盖河北、安徽等11个省份,累计支付金额超60亿元。
四、其他影响
-
个人账户收入小幅下降 :2024年个人账户收入为6303亿元,同比下降0.78%,主要因缴费基数增长和划转比例调整。
-
地区差异显著 :部分省份(如上海、广东)累计结存超千亿元,而四川、内蒙古等地出现结存赤字,但整体支付能力充足。
以上变化体现了医保个人账户从单一保障向多元化、家庭化方向发展,既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也增强了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