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不孕不育相关治疗项目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为患者家庭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育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已有27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明确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剩余省份也在积极推进相关政策的实施。
1. 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具体项目
目前,多个省份已将辅助生殖技术的部分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例如“取卵术”等8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患者可在门诊特定病种待遇下享受医保报销。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的检查、检验、治疗和药费等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需由患者自行承担。
2. 各地政策实施时间及覆盖范围
- 北京、河北、内蒙古等:自2023年起陆续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 广东:自2024年10月1日起,将“取卵术”等8个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 西藏:2024年12月,昌都市将辅助生殖类技术和分娩镇痛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实现医保报销“零突破”。
3. 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意义
- 减轻经济负担:辅助生殖技术费用高昂,纳入医保后,患者可享受门诊特定病种待遇,大幅降低治疗成本。
- 提升生育支持:政策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有助于解决不孕不育患者“想生生不起”的问题,提高生育意愿。
-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辅助生殖技术的普及为适育人群提供更多生育机会,推动社会和谐与家庭幸福。
总结
2024年,辅助生殖技术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标志着我国生育支持政策的进一步完善。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更多患者将从中受益,有望实现全国范围内医保覆盖,为不孕不育家庭带来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