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目前不能在全国所有医院直接通用,但通过异地就医备案和医保电子凭证等政策,已实现部分跨省直接结算。关键亮点包括:备案后住院费用可跨省结算、门诊费用逐步联网、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试点先行。
我国医保实行属地化管理,各地政策存在差异。参保人需在参保地定点机构就医才能享受直接报销,跨省就医需提前办理异地备案手续。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可线上申请备案,成功后可在备案地指定医院刷医保卡结算住院费用,无需垫付全款再回参保地报销。2023年起,高血压等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也纳入跨省直接结算范围。
医保电子凭证是全国通用的线上身份标识,激活后可在支持异地结算的医院出示二维码支付。目前全国已有数万家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覆盖所有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长三角、西南五省等区域还试点免备案直接结算,未来将逐步扩大适用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异地就医报销比例可能低于参保地,且非急诊未备案需自行承担全部费用。
随着医保信息化建设推进,全国通用是必然趋势。建议提前查询目的地医院是否接入异地结算系统,并熟悉备案流程和报销规则,避免影响待遇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