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最新政策,城乡居民医保异地门诊就医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直接结算:
一、备案方式
-
线上备案
-
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微信小程序选择异地就医备案,填写参保地、就医地、参保险种及备案类型(长期居住或转诊转院),提交后等待审核通过。
-
部分城市支持通过当地医保微信公众号(如宿州医保、林西县医保局)或政府服务平台(如皖事通APP)办理。
-
-
线下备案
携带身份证、社保卡到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填写备案表并提交居住证、转诊证明等材料,审核通过后即可使用。
二、结算方式
-
持卡结算
备案成功后,在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出示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医院将直接通过医保系统结算,患者仅需支付自付部分。
-
无卡结算
若未携带社保卡,可先垫付医疗费用,保留发票和病历等材料回参保地申请手工报销。
三、特殊人群保障
-
长期居住人员 :含异地安置退休、常驻工作人员等,备案长期有效(变更不超过6个月)。
-
临时转外就医人员 :含转诊、急诊抢救等,备案有效期不少于6个月,支持多次就诊结算。
四、注意事项
-
异地就医前需确认就医地是否已开通门诊慢特病联网结算,未开通的医院需先通过“门诊特定病种”认定。
-
门诊直接结算覆盖的病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5种门诊慢特病,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
-
若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需先通过当地医保部门备案(如转诊备案)。
通过以上流程,城乡居民医保异地门诊就医将更加便捷,患者无需再为垫付医疗费用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