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居民医保新规聚焦三大亮点:个人缴费标准小幅上涨至380元/年,财政补助同步提高至640元/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推广,备案流程简化;门诊报销比例最高提升至70%,慢性病用药保障扩大。
缴费标准调整体现动态平衡机制,财政补助增幅高于个人缴费,确保低收入群体参保可持续性。全国统一缴费基数,但允许地方根据经济水平浮动±5%,例如经济发达地区可上浮至400元。
跨省异地就医新规取消转诊证明限制,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线上备案,覆盖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结算范围从住院扩展到普通门诊、高血压等5种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按参保地政策执行。
门诊待遇提升覆盖三级医院至社区服务中心,年度支付限额从1200元提高到2000元。新增12种抗癌药和15种罕见病用药进入报销目录,部分慢性病用药可开具3个月长处方,减少患者跑腿次数。
参保人需在12月31日前完成缴费以享受全年待遇,断缴后有3个月等待期。新规通过“个人多缴一点、财政多补一点”实现保障升级,建议及时查询当地细则并办理家庭共济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