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飞秒手术虽然安全高效,但仍有潜在风险需警惕,包括干眼症、角膜瓣移位、夜间眩光、视力回退、角膜感染、角膜扩张、角膜基质层损伤、术后不适、个体差异导致效果不佳及罕见严重并发症。
- 干眼症:术后常见暂时性干眼,因切削角膜神经影响泪液分泌,多数3-6个月恢复,少数长期存在。
- 角膜瓣移位:传统LASIK需制瓣,全飞秒虽无瓣但切口仍可能因外力移位,需避免揉眼或撞击。
- 夜间眩光/光晕:暗光下瞳孔扩大时,切削区边缘可能引发眩光,尤其高度近视者更易出现。
- 视力回退:少数患者因用眼过度或自身愈合反应导致度数反弹,需二次手术或戴镜矫正。
- 角膜感染: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引发细菌或病毒感染,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
- 角膜扩张(圆锥角膜):罕见但严重,因剩余角膜过薄导致结构异常,需角膜交联术干预。
- 角膜基质层损伤:术中激光能量不均或操作失误可能损伤基质层,影响愈合和视力质量。
- 术后短期不适:异物感、流泪、畏光等症状通常1-3天消退,极少数持续数周。
- 个体效果差异:角膜厚度、屈光度数等条件不符标准者,可能术后视力不达预期。
- 罕见严重并发症:如角膜穿孔、视网膜脱离等,概率极低但需术前充分评估风险。
全飞秒手术技术成熟,但患者需结合自身条件权衡利弊,严格筛选机构与医生,术后规范护理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