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手术主要有四种主流方案:激光类(全飞秒、半飞秒、表层手术)、晶体植入术(ICL),各自适用于不同近视度数和角膜条件,安全性和恢复周期差异显著。
-
全飞秒SMILE
通过飞秒激光在角膜基质层制作微透镜并取出,无需制作角膜瓣,切口仅2-4毫米。适合近视1000度以内、散光500度以下人群,术后干眼风险低,恢复快(24小时基本用眼),但对角膜厚度要求严格(通常需>480微米)。 -
半飞秒LASIK
结合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可矫正1200度以内近视及600度散光。个性化程度高(支持角膜地形图引导),但存在角膜瓣移位风险,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夜间眩光概率略高。 -
表层手术(PRK/LASEK)
直接激光去除角膜上皮层和部分基质层,适合角膜薄或运动需求高者。600度以下效果最佳,术后需戴绷带镜3-5天,疼痛感明显且恢复慢(1周至1个月视力稳定),但长期角膜稳定性最优。 -
ICL晶体植入
将可折叠人工晶体植入眼内,不损伤角膜,矫正范围广(近视1800度、散光600度内)。高度近视或角膜薄者的首选,手术可逆,但费用较高,存在极低概率引发白内障或眼压升高风险。
选择方案需综合术前检查数据(角膜地形图、眼底状况等)与用眼需求,术后定期复查是关键。部分人群可能因干眼症、圆锥角膜等问题不符合手术条件,需谨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