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局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查到个人病史,但仅限于医保报销审核、骗保稽查等法定职责范围,且需遵循严格的隐私保护制度。个人非报销相关的病史信息通常不会被主动调取。
医保局获取病史的权限受法律严格限制。根据《社会保险法》和《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医保局仅能通过以下途径核查病史:一是调取参保人在定点医疗机构的就诊记录和医保结算数据,用于审核医疗费用合理性;二是联合卫健部门调查涉嫌骗保行为时,依法查阅电子病历、检查报告等医疗档案。但工作人员违规泄露信息将承担法律责任。
个人病史查询受三重保护机制约束。第一是最小必要原则,医保局不得收集与医保业务无关的病史;第二是加密存储要求,所有医疗数据需进行脱敏处理;第三是痕迹化管理,每次查询都会被系统记录备查。例如慢性病待遇申请时,医保局仅能查看与病种直接相关的检查、用药记录。
参保人可通过三个渠道掌握病史查询情况。登录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的「消费记录」板块可查看医保结算明细;向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申请数据副本获取被调取的记录;发现异常查询可通过12393热线投诉,医保部门必须在30日内核实答复。2023年某省医保局就因超范围查询参保人用药史被省级督查通报。
医保系统对病史信息的保护强度高于普通医疗机构。所有医保数据库实行物理隔离,与互联网完全断开;工作人员需同时具备数字证书+动态口令才能访问核心系统;每年必须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专项考核。但需注意,若使用医保卡在药店购买非药品(如保健品),该记录同样会被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