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医疗保险和居民医保本质上是同一个概念,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居民医保”)是我国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后建立的统一医疗保障制度,主要覆盖未参加职工医保的城乡居民,具有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的特点。
-
制度整合背景
2016年起,国家将原有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合并为城乡居民医保,消除城乡差异,实现筹资标准、待遇水平和经办管理的统一,确保农村和城市居民享受公平的医疗保障。 -
参保人群范围
居民医保针对无业居民、学生儿童、老年居民以及农村居民等群体,而职工医保主要面向在职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两者互为补充,形成全民医保体系。 -
保障内容与待遇
居民医保提供住院、门诊统筹、大病保险等基础保障,报销比例和封顶线因地区而异,通常低于职工医保,但通过财政补贴降低个人缴费压力,尤其惠及低收入群体。 -
缴费方式与标准
按年缴费,个人承担部分费用,财政给予补助。例如2025年个人缴费标准约为380元/年,财政补助不低于640元/年,特殊困难群体可享受减免政策。 -
政策发展方向
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异地就医结算、扩大药品目录,并探索门诊共济机制,逐步缩小与职工医保的待遇差距,强化兜底功能。
居民医保作为普惠性社会保障,有效缓解了“看病贵”问题,参保人可通过社区、线上平台或户籍地办理参保手续,及时享受医疗费用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