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按病种分值付费)结算公式是医保基金按DIP应支付给定点医疗机构的总住院费用=∑〔(参保人员住院所属DIP组的病组支付标准-自费费用-特定自付费用-起付线)*医保报销比例〕-∑建议扣减费用。
-
病种分值计算:某病种组合平均医药费用与所有出院病例平均医药费用的比值,即RWi = mi / M。其中mi指第i类病种组合内病例的平均住院费用;M指全部病例平均住院费用。为综合反映历年疾病及费用的发展趋势,以近3年的往期数据按照时间加权的形式计算该费用均值,如当前年度为2019年,则采用前三年历史数据,按照2016年:2017年:2018年=1:2:7的比例进行测算。
-
DIP结算点值计算:DIP结算点值在每年年终或第二年年初确定,以医保总额预算为前提,用于计算支付标准,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年度清算。计算方法如下:结算分值点值均值=(当年医保基金可用于DIP付费总额/医保报销比例)/∑(DIP分值*对应病种病例数量)。
-
医保支付费用计算:对于一般病种分组住院患者,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照DIP结果进行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结算,具体计算公式为:医保基金按DIP应支付给定点医疗机构的总住院费用=∑〔(参保人员住院所属DIP组的病组支付标准-自费费用-特定自付费用-起付线)*医保报销比例〕-∑建议扣减费用。其中,自费费用为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外的医疗费用;特定自付费用是指某些高值材料或项目,按照当地医保政策规定,须先个人支付一部分(一般为10%),其他部分才计入医保支付范围;起付线是指当地医保政策规定政策范围内先应由个人支付的部分;医保报销比例为当地医保规定的政策范围内的支付比例;建议扣减费用是指基于违规行为监管辅助目录所发现的异常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