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报销的特殊药品目录覆盖3159种药品,2025年新增91种创新药,重点保障肿瘤、罕见病等重大疾病需求,患者年减负超500亿元。特殊药品通过“双通道”机制(医院+药店)提升可及性,部分乙类药报销比例达90%,罕见病用药首次实现批量纳入。
-
目录结构与分类
特殊药品分为甲类(100%报销)、乙类(自付10%-30%后按70%-90%报销)和丙类(自费)。2025年目录中,甲类药品639种,乙类2520种,新增的91种药品包含26种肿瘤药(如宫颈癌免疫治疗药卡度尼利)、15种慢性病药(如周制剂胰岛素诺和期)、13种罕见病药(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特效药飞赫达),中成药新增11种。 -
报销流程与创新机制
患者需经定点医院认定后,在指定机构或“双通道”药店购药。例如:- 单行支付药品(如抗癌靶向药)职工医保报销75%,居民医保60%-65%,年限额最高25万;
- 高值药品(如血友病用药)按乙类药报销,部分城市职工医保可达92%。
电子处方全面替代纸质流程,确保追溯和供应稳定性。
-
重点人群受益案例
- 肿瘤患者:新增26种药覆盖肺癌、乳腺癌等,抗体偶联药物德曲妥珠单抗等大幅延长生存期;
- 罕见病患者:15种新药纳入后,PNH患者年治疗费从百万降至万元级;
- 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周制剂减少注射频率,报销后月均自付不足百元。
提示: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实时查询药品目录及配备机构,结合商业保险补充丙类药保障,最大化减轻医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