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去医院一般建议挂内分泌科或中医内科,具体需结合伴随症状选择科室。关键点:长期夜间盗汗可能是甲亢、糖尿病、结核病或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若伴随消瘦、低热需优先排查结核病,中老年女性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
内分泌科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常导致代谢异常引发盗汗,典型表现为多汗伴心悸、手抖、体重下降。儿童或青少年突发盗汗需警惕1型糖尿病。 -
呼吸内科/感染科
肺结核患者80%会出现夜间盗汗,并伴有咳嗽、午后低热。若近期接触过结核病人或持续咳嗽超2周,应做PPD试验及胸片检查。 -
妇科/男科
女性更年期因雌激素下降出现潮热盗汗,男性睾酮缺乏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45岁以上人群可查性激素六项,中医称此为"阴虚火旺"。 -
中医内科
传统医学将盗汗分为"阴虚型"(舌红少苔)和"气虚型"(易疲劳),常用当归六黄汤或玉屏风散调理,配合耳穴压豆等外治疗法。
持续两周以上的盗汗建议做甲功五项、血糖检测及结核菌素试验,记录发作时间与诱因有助于医生判断。夜间睡眠环境过热(室温>26℃)或饮酒后出汗属生理现象,无需过度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