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医保就医只需三步:备案→持卡/码→结算,关键操作是提前备案(未备案报销比例降低10%-30%),急诊可补办备案,全国超13亿参保人已享受直接结算服务。
-
备案是核心
长期异地居住(如随子女定居)需提供居住证或承诺书,备案长期有效;临时外出就医(如旅游急诊)备案有效期6个月,支持多次使用。线上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地方小程序(如广东“粤医保”)3分钟完成,线下可到医保局窗口办理。注意:未备案的急诊抢救需在住院后10日内补办,否则按自费处理。 -
持卡/码就医
备案后,在就医地已开通异地结算的医院,凭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直接挂号、结算。跨省结算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例如广州职工医保在深圳三级医院住院,备案后报销75%,未备案仅55%。门诊特定病种(如高血压)全国52类可直接结算。 -
费用结算差异
备案状态、医院等级和医保类型共同影响报销比例:职工医保备案后报销70%-85%,居民医保60%-70%;三级医院报销比例通常低于二级医院。若因系统问题未能直接结算,保存好病历、缴费单等材料,回参保地手工报销。
提示:各地政策可能微调,建议通过官方渠道(如“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查询最新备案要求和报销细则,避免因材料不全或超期影响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