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猫不建议做绝育手术的主要原因包括手术风险(如麻醉意外、术后感染)、激素失衡引发的代谢问题(肥胖、甲状腺异常),以及潜在长期健康隐患(骨癌、泌尿系统疾病)。但需注意,绝育手术在正规操作下仍能显著降低生殖系统疾病风险,需权衡利弊后决策。
-
手术风险不可忽视
母猫绝育需开腹手术,麻醉过敏、术中出血或术后感染均可能危及生命。尤其发情期或体质虚弱时手术,风险更高。术前检查(如肝肾功能评估)虽能降低风险,但无法完全避免意外。 -
激素骤变引发健康问题
绝育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新陈代谢减缓,肥胖概率提高3倍,并增加关节炎、糖尿病等并发症风险。部分母猫会出现甲状腺机能减退或尿失禁(发生率4%-20%),需长期药物干预。 -
长期疾病风险矛盾
绝育虽降低乳腺肿瘤和子宫蓄脓风险,但1岁前手术会显著提高骨肉瘤、血管肉瘤发病率。泌尿系统感染和尿道癌风险可能翻倍,与激素缺失导致的免疫力下降有关。 -
行为与生理代偿问题
部分绝育母猫因激素残留仍保留发情行为,需二次手术排查。术后性格可能变得敏感或嗜睡,需主人投入更多精力调整饮食与运动习惯。
绝育决策应结合个体健康状况、年龄(避免过早或过晚)及专业兽医建议。若选择手术,务必确保医院资质完备,并严格遵循术后护理规范。对于高风险体质猫咪,可优先考虑非手术避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