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在当地看病可以报销,但需满足备案条件且报销比例和规则因参保地政策而异。 关键点包括:异地就医需提前备案(分长期居住和临时外出两类)、报销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药品和项目按就医地标准,比例和限额按参保地)、未备案可能降低报销比例或无法报销。以下是具体要点:
-
备案是报销前提
长期异地居住(如退休安置、工作外派)需办理“一次备案,长期有效”,6个月内不可变更;临时外出就医(如转诊、急诊)备案有效期半年。未备案自行就医可能仅报销50%或不予支付。 -
报销比例与规则
- 职工医保:异地住院报销比例与参保地本地一致(如一级医院在职85%、退休90%)。
- 居民医保:长期备案者享受本地待遇,临时外出者按类型区分(转诊报销70%-80%,未转诊仅50%-65%)。
- 急诊抢救:多数地区视同备案,按较高比例报销。
-
结算方式与材料
直接结算需在联网定点医院刷卡,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垫付报销需1年内提交病历、票据等至参保地经办机构。未备案或系统故障时需手工报销,比例可能降低。 -
特殊情形处理
- 生育费用:职工医保配偶可定额报销,居民医保按住院政策。
- 门特病种:部分病种需额外备案,报销比例可能调整。
提示:参保地政策差异大,建议通过12333热线或医保局官网查询细则,就诊前确认医院是否联网并备齐证件。急诊务必保留诊断证明以备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