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通过微创手术植入狭窄的冠状动脉以恢复血流,尤其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等危急情况。其核心价值在于快速开通血管、挽救濒死心肌,但需注意支架并非治愈冠心病,术后仍需长期药物管理。
心脏支架手术(医学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导管将网状金属支架送至病变血管处,撑开狭窄部位。例如,前降支血管狭窄90%时,支架能迅速重建血流,缓解胸痛症状。目前支架材料已从金属升级为可降解聚合物,再狭窄率不足5%。
是否植入支架需综合评估狭窄程度(通常>70%)、症状及缺血证据。急性心梗12小时内植入可降低50%以上死亡率,而稳定性冠心病若侧支循环良好,可能仅需药物控制。术后1年内需联合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防止血栓,并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
支架术后运动安全且必要,但需循序渐进。支架内皮化后与血管融合,不会移位或生锈。需警惕的是,30%患者因擅自停药导致其他血管病变进展,因此定期复查和健康管理才是长期生存的关键。
冠心病治疗需“三管齐下”:药物控制基础病变、支架解决局部狭窄、生活方式延缓疾病进展。选择支架或搭桥需由医生根据血管造影结果判定,患者应避免因误解延误急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