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局不会直接记录病人的详细病情信息,但会保存与医保报销相关的就医记录(如诊断结果、费用明细等),而完整的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单独管理。 以下是关键点的具体分析:
-
医保记录的范围
医保系统主要存储就诊时间、医疗机构、诊断名称、用药清单、费用结算等数据,用于审核报销和统计分析。这些信息不包含病历中的检查报告、治疗方案等细节,且严格遵循“最小必要”原则收集。 -
病历与医保数据的区别
医院负责保存完整的病历(含检查结果、病程记录等),门诊病历至少保存2年,住院病历保存15年以上。医保局仅获取诊断分类和费用信息,例如“高血压”而非具体血压值或用药剂量。 -
隐私与安全机制
医保数据需加密传输和存储,未经授权无法调阅。部分试点地区(如浙江、山东)允许参保人通过小程序自主授权查询或共享信息,但全程可追踪且受区块链技术保护。 -
应用场景的限制
医保数据主要用于基金监管和政策制定,例如分析某病种报销趋势。医疗机构在急诊等特殊情况下,经患者授权方可跨院调阅历史健康档案,但医保局不参与此过程。
总结:医保局掌握的是“脱敏”后的就医摘要,而非完整病情。患者可通过医保APP查询自己的报销记录,但删除或修改需联系医院。若需跨机构共享病历,需通过指定平台单独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