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异地医保报销政策在覆盖范围、报销流程及服务优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主要特点如下:
一、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
省内异地就医结算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份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住院、门诊及门诊慢特病费用。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
病种扩展 :门诊慢特病病种由5种增至10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覆盖率超90%;
-
机构覆盖 :全国联网定点医药机构达64.4万家,较上年增长9.36万家,实现县域可及;
-
结算人次 :2024年达2.38亿,减少资金垫付19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70%和26.71%。
-
二、报销流程简化与效率提升
-
备案手续简化 :全国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可直接结算,长期居住人员备案后无需定期更新,临时外出人员备案更灵活;
-
报销比例优化 :
-
转诊至异地定点医院费用可享市内医疗机构支付比例(如职工医保降低5个百分点,居民医保降低20%);
-
创新药、特效药纳入医保目录,部分城市(如山东)实现门诊慢特病联网县域全覆盖。
-
三、其他关键政策
-
异地长期居住人员 :包括退休人员、投靠子女者等,无需备案即可直接结算;
-
临时外出就医 :如异地转诊、急诊等,需提供转诊证明,未备案可能降低报销比例(如职工医保15%、居民医保20%);
-
费用报销比例 :未转诊的跨省异地就医住院报销比例降低20个百分点,急诊抢救等特殊情形另有规定。
四、注意事项
-
地区差异 :具体起付标准、支付比例等以参保地政策为准,建议提前咨询当地医保部门;
-
材料要求 :需妥善保管住院病历、费用清单等单据,确保符合医保报销规范。
以上政策体现了国家通过信息化建设和机制创新,极大提升了异地就医的便捷性和可及性,但参保人员仍需关注地区政策差异并规范就医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