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结算单中,要报的金额主要看“统筹基金支付”一栏,这是医保实际报销的部分。还需关注“大病保险支付”(二次报销)和“个人账户支付”(医保余额抵扣),但核心报销金额以统筹基金为准。
-
统筹基金支付
结算单中明确标注的“统筹基金支付”即医保报销金额,计算公式为:
$$
\text{报销金额} = (\text{总费用} - \text{自费部分} - \text{起付线}) \times \text{报销比例}
$$
自费部分包括丙类费用、超限价费用等,起付线因地区和政策而异。 -
其他关联项辅助判断
- 大病保险支付:若费用超过起付标准,可享受二次报销,结算单会单独列示。
- 个人账户支付:用医保卡余额支付的金额,需从个人负担部分扣除。
- 现金支付金额:报销后需自付的剩余费用,间接反映报销力度。
-
快速定位关键数据
结算单通常分三部分:- 总费用:医疗费总额。
- 分类明细:甲类(全报)、乙类(部分报)、丙类(不报)。
- 支付汇总:统筹支付、个人支付等,直接体现报销结果。
总结:只需紧盯“统筹基金支付”数字,结合自费项目和起付线,即可快速掌握医保报销情况。若有大额费用,可进一步查看大病保险是否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