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刷医保卡仍需自费,主要与医保目录限制、报销比例规则、个人账户余额不足及地区政策差异有关。例如,部分药品或诊疗项目未纳入医保范围、超出报销比例的费用需自付,或就诊机构非医保定点单位等,均可能导致自费情况。
-
医保目录范围限制
医保仅覆盖目录内的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若使用进口药、高端检查或特需病房等非目录内容,需全额自费。例如美容整形、实验性治疗等通常不报销。 -
报销比例与起付线规则
即使属于医保范围,费用也需按比例报销。例如某地医保报销80%,剩余20%需自付;起付线以下的费用(如住院首笔1500元)也需自行承担。 -
个人账户余额不足
医保卡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等小额费用,若余额不足,需现金补足。例如一档医保患者挂号费11元若账户无余额,则需自费。 -
地区与机构差异
不同城市医保政策存在差异,部分项目可能本地不报销;在非定点机构就医或购药时,医保无法结算,必须自费。
提示:就医前可查询当地医保目录、确认机构资质,并优先使用目录内项目以减少自费支出。若遇费用疑问,及时向医院或医保部门核实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