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报销不仅限于住院费用,还包括门诊、购药、特殊疾病等多种医疗费用。我国医保体系覆盖范围广泛,不同险种和地区的报销政策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形成了"住院+门诊+特病"的多层次保障体系。
-
住院报销是医保最基础的保障内容,涵盖床位费、手术费、检查费等治疗性费用。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的合规费用,按比例报销(通常职工医保75%-95%,居民医保50%-80%)。
-
门诊统筹报销已在多数地区推行,涵盖普通门诊、急诊费用。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门诊用药,部分地区可报销50%以上。2023年起,全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后,年度报销额度普遍达2000-5000元。
-
药店购药报销方面,凭处方在定点药店购买医保目录内药品可直接刷卡结算。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包含2967种药品(2023版),其中西药1586种、中成药1381种。
-
特殊疾病保障包含两类:一是门诊特殊病种(如恶性肿瘤放化疗),享受住院级报销比例;二是纳入国家医保谈判的"天价药",如120万元/针的CAR-T疗法,经审批后最高可报销60%-80%。
-
异地就医报销自2022年起全面实现跨省直接结算,覆盖住院、普通门诊和5种门诊慢特病。备案后持社保卡就医,报销比例参照参保地政策执行。
-
生育医疗费用全额纳入报销,包括产前检查、分娩手术等,部分地区还提供生育津贴。以北京市为例,顺产最高可报5000元,剖宫产报5800元。
-
大病保险二次报销对高额医疗费用进一步保障,起付线一般为当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报销比例达60%-75%。
医保报销遵循"保基本、广覆盖"原则,建议通过参保地医保公众号查询具体目录和比例。合理使用家庭共济账户、门诊特殊病备案等政策,能显著提高报销收益。特殊情况下还可申请医疗救助,年度救助限额最高达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