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梗阻的处理需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方案,核心原则是解除梗阻、纠正生理紊乱并预防并发症。 关键措施包括胃肠减压、液体复苏、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润滑剂)和手术干预(如肠切除、造口术)。 以下分点详述:
- 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抽吸肠内容物,降低肠腔压力,缓解腹胀和呕吐。这是非手术治疗的基础步骤,尤其适用于不完全性梗阻或术前准备。
- 液体与电解质管理:静脉补液纠正脱水、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维持循环稳定,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 药物治疗:抗生素(如甲硝唑、氨苄西林)控制肠道感染;石蜡油等润滑剂促进内容物排出;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分泌,缓解肠道负担。
- 手术干预:完全性梗阻、绞窄性肠梗阻或肿瘤引起的梗阻需手术。常见术式包括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肠造口术(如病情危重时临时减压)或支架置入(过渡性治疗)。微创手术(如腹腔镜)适用于部分病例,创伤小、恢复快。
- 营养支持:术后或长期禁食者需肠外营养或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避免加重肠道负担。
提示:结肠梗阻可能危及生命,若出现持续腹痛、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遵循清淡饮食、定期复查,预防粘连性梗阻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