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梗阻是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结肠的急症,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排便排气。其核心危害在于闭袢性梗阻易引发肠壁坏死、穿孔,甚至感染性休克,需及时干预。中老年人需警惕肿瘤或肠扭转等病因,而新生儿多因先天畸形或胎粪导致。
结肠梗阻的典型症状呈渐进性发展:初期为阵发性腹痛,后期转为持续性剧痛;呕吐出现较晚且含粪臭味;腹胀呈“马蹄形”突出;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早期可能有少量排气)。闭袢型梗阻因回盲瓣关闭,肠内高压易致血运障碍,需紧急处理。
病因主要分三类:
- 机械性梗阻(占主导):如结肠癌、肠扭转、粪块嵌顿或术后粘连。肿瘤性梗阻进展隐匿,左半结肠更易发生完全梗阻。
- 动力性梗阻:常见于术后肠麻痹或代谢紊乱,肠蠕动消失但无物理阻塞。
- 血运性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导致肠壁缺血,病情凶险。
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可见结肠积气积液,CT能明确梗阻部位和病因。结肠镜既可诊断肿瘤,又能对部分肠扭转复位。
治疗需分型处理:
- 非手术方案: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抗感染,适用于早期单纯性梗阻。
- 手术指征:肿瘤、肠扭转或疑有肠坏死时,需切除病变肠段或造瘘。假性梗阻可尝试结肠镜减压。
预防重点在于定期肠镜筛查肿瘤、避免暴饮暴食,术后尽早活动防粘连。若出现持续腹痛伴腹胀,应立即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