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的原发性萎缩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色觉障碍及视盘苍白,严重时可致失明。 这种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多由遗传、外伤或压迫等因素引起,早期诊断和干预对延缓病情至关重要。
-
视力减退
患者常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视物模糊,随着神经纤维损伤加重,视力逐渐丧失,甚至完全失明。部分病例可突发视力骤降,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
视野异常
典型表现为中心暗点或向心性视野缩小,严重者仅存颞侧视岛或管状视野。视野缺损范围与神经损伤部位相关,如垂体瘤压迫多引起双颞侧偏盲。 -
色觉障碍
红绿色觉减退最常见,早期即可出现。患者对颜色饱和度感知下降,尤其在辨别红色时表现明显,可能早于视力下降被发现。 -
瞳孔与眼底改变
患眼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RAPD阳性)。眼底检查可见视盘边界清晰、呈灰白色,生理凹陷扩大,筛板暴露,视网膜血管通常正常。 -
伴随症状
若由颅内肿瘤或青光眼引起,可能合并头痛、眼胀;遗传性病例常有家族史;部分代谢性疾病(如维生素B12缺乏)可伴肢体麻木等全身症状。
提示:出现不明原因视力下降或色觉异常时,需尽快进行视野、OCT及MRI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尽管现有治疗无法逆转萎缩,但控制原发病(如降压、肿瘤切除)可延缓进展。定期眼科随访和视觉康复训练有助于维持残余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