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侧肢体偏瘫需要综合处理,关键在于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开展康复训练、做好日常护理及关注心理状态。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 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偏瘫多由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部肿瘤、脑外伤等导致。需尽快就医,通过 CT、MRI 等检查确定病因。若是脑梗死,可能需溶栓、取栓或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等治疗;脑出血则要根据出血量及部位,决定保守治疗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还是手术清除血肿;脑部肿瘤或脑外伤也有相应的手术或其他治疗手段。
- 系统康复训练:
- 早期康复(病情稳定 1-2 周内):主要是正确摆放患侧肢体体位,如仰卧位时头部置于合适枕头,患肢舒适放于身体一侧;健侧卧位时患侧肢体在上方,身前用枕头支撑,上肢自然伸展,下肢屈曲;患侧卧位时患侧肢体在下方,背部用枕头支撑,上肢伸展,下肢微屈等,每 2 小时左右更换体位,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由治疗师帮助活动患侧肢体关节。
- 恢复早期(2 周 - 3 个月):开展患侧肢体主动运动及协调性训练,从卧位到坐位、站位再到行走分阶段训练。如进行坐位及站位转换、跪位及爬行位训练、有人搀扶下的步行平衡训练等,训练强度以心率加快不超过平时心率的 20% 为宜。还可进行床椅转移训练,患者双手掌心相对环抱辅助者颈部,辅助者帮助转移。当患者能坐后,逐步开展站立训练,从家人搀扶站立到自己用拐杖站立。肌力达 Ⅳ 度时可训练行走,遵循先迈健腿,再患腿跟上,最后健腿向前的步骤,上下楼梯也有相应技巧。鼓励患者进行穿脱衣服等日常活动训练。
- 恢复中、后期(3 个月以后):进行灵活性及技巧性训练,提高耐力。上肢可通过抓皮球、捡豆子、扣纽扣等训练手的精细动作。还可借助辅助工具进行代偿性功能训练,如行走有坡度的地面训练四肢平衡。
- 日常护理:为患者创造安全无障碍的居住环境,安装扶手、防滑垫等。协助患者洗漱、穿衣、进食等日常活动,动作要轻柔准确。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 心理支持:偏瘫患者常因身体功能障碍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其感受,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康复的信心。
- 营养保障:提供清淡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满足身体康复所需营养。
对侧肢体偏瘫的处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坚持治疗与康复训练,以最大程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