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以上的剧烈神经痛,本质是病毒损伤神经导致的慢性疼痛。约10%-3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展为PHN,50岁以上、免疫力低下者风险更高,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十年,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
核心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后潜伏于神经节,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再激活,沿神经扩散破坏神经纤维保护层,导致异常放电和炎症反应。中医认为与“气血瘀滞”或“气血亏虚”相关,湿热毒邪耗伤气血,引发“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 -
典型症状
疼痛性质多样,如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常伴随触觉超敏(轻触即痛)、感觉异常(麻木、蚁行感)。疼痛范围通常超出原疱疹区域,夜间或疲劳时加重,易引发焦虑、失眠等心理问题。 -
高危人群
年龄≥50岁、急性期未规范治疗、合并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风险显著升高。 -
科学治疗
- 急性期干预:皮疹出现72小时内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可降低PHN发生率。
- 慢性期管理:联合普瑞巴林等神经调节药物、利多卡因贴剂、神经阻滞或微创介入治疗(如脊髓电刺激)。
- 辅助疗法:中医针灸、TENS理疗、心理干预可改善预后。
- 预防关键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降低发病率51%)、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提示:若出现单侧皮肤不明原因疼痛(尤其中老年人),需警惕带状疱疹前兆,尽早就医可减少PHN风险。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应至疼痛科或神经内科专科干预,避免发展为顽固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