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抖(震颤)是一种不自主、有节律的身体抖动,可能由生理因素(如寒冷、紧张)或疾病(如帕金森病、甲亢)引起,需根据伴随症状判断严重性。
- 生理性颤抖:短暂且无害,常见于寒冷、情绪紧张或疲劳时,表现为双手细微抖动,消除诱因后症状消失。
- 病理性颤抖:
- 帕金森病:典型表现为静止时“搓丸样”手抖,伴随动作迟缓、肢体僵硬,多见于老年人。
- 特发性震颤:家族遗传倾向,手部姿势性震颤(如端水杯时加重),病情进展缓慢。
- 甲亢或低血糖:双手细颤伴心慌、多汗,甲亢患者还可能体重下降、易怒。
- 小脑疾病:意向性震颤(接近目标时抖动加剧),常伴平衡障碍、言语不清。
- 其他原因:药物副作用(如抗精神病药)、酒精戒断、电解质紊乱等也可能引发颤抖,需结合病史排查。
若颤抖持续或影响生活,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日常注意避免诱因(如咖啡因、压力),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