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狭窄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气道梗阻引起的气急和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和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时症状会加重,常伴有喘鸣。
病因
- 手术相关:常见于气管切开术后,如切口过高损伤第1软骨环,或切除过多气管前壁组织,导致环状软骨糜烂、炎性病变和狭窄。
- 气道内病变:如气管支气管内良性或恶性肿瘤、炎性肉芽肿和气道内异物等。
- 气道外部压迫:如食管癌、甲状腺癌、脓肿、血肿或气体的压迫。
- 气道壁病变:如气管肿瘤、食管癌或其他胸部肿瘤放疗后引起的气管壁损伤、气管软化以及复发性多软骨炎等。
临床表现
- 气急和呼吸困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呈吸气性或呼气性,也可两者均有。
- 气促、喘鸣、咳嗽:痰易黏稠,咯出费力。
- 体力活动和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时加重。
检查
- X线气管断层摄片、颈胸部CT:可清晰显示气道病变腔内、管壁及周围受累情况,测量狭窄长度及宽度。
- 内镜检查:可发现狭窄的气管和支气管病变。
- 气管碘油造影检查:虽对诊断有价值,但有加重气管梗阻的危险,需谨慎使用。
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及CT、X线检查或内窥镜检查可明确诊断。需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心功能不全等疾病鉴别。
治疗
- 手术治疗:如环形切除病变行对端吻合术、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术、气管局部切除重建术等。
- 内镜治疗:如经气管镜电刀或激光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气管镜下或气管切开肿瘤摘除术等。
- 药物治疗:如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
- 其他治疗:如人工气管、气管支架置入等。
预防
-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原发性疾病。
- 注意气管切开和插管术的操作规范,避免损伤气管壁和过度压迫。
- 定期进行医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适当医疗措施。
通过积极的管理和治疗,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